项目描述

实验教学方法

1.“实体空间的算法场景”虚拟仿真实验

在本实验中,采取理论分析、效果演示、仿真练习、实务操作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让学生能在“实体空间的算法场景”中理解“地理媒介”的沟通与传播不同于传统大众信息传播媒介的特点,并对大数据驱动传播的算法场景矩阵有深入体验与理解。

以“观视距离”实验为例:

1)理论假设:在“观视距离”总体假设(数字媒介植入空间生产的“观视距离”将重新定义传统人类人际交互行为中的“观视距离”)下,定义实验的具体理论假设:如,数字媒介植入的状态下,传统人类人际交互行动中“纵向观视距离”远弱于“横向观视距离”的现象将不再明显。

2)模拟场景:模拟“视平层面的城市”(扬·盖尔)与“低空之眼的城市”(无人机装置的设置),将虚拟仿真的数字媒介设置在与用户不同的位置关系上,量化模拟在传统人类交互行为中难以自然测量的“观视距离”。

3)实验测试:让用户在沉浸式体验中,对仿真场景的交互行为进行感知、体验与评价,尤其形成对不同纵向距离与横向距离的评价。通过现有的生理指标测试系统(眼动等一系列指标)记录用户在模拟环境中的体验。通过生理指标测量,完成对“观视距离”理论的修正与完善。并建立新的“观视距离”算法模型,用以计算空间中媒介设置最佳距离的位置。

通过以上虚拟仿真实验,使学生们对实体空间中的沟通行为(尤其是传统传播研究中难以自然量化的人际传播行为)重新理解,并能深入思考当下算法场景对传统人际传播理论的突破。

2.“信息空间的算法场景”虚拟仿真实验

在本实验中,采取理论讲授、课堂演示、仿真练习、实务操作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对依托“信息空间的算法场景”的信息生产前沿方式及其数据的动态建构与沉浸式的信息呈现有深入理解和掌握。

以“数据分析与信息可视化”模块为例:

1)创作、运行代码:撰写数据可视化作品呈现的代码,运行代码,获取作品的沉浸式、交互式、传统图表式呈现场景。

2)仿真练习:将可视化作品,借由系统实现不同可视化表达形式之间切换,随后佩戴虚拟现实观看设备测评不同可视化表达形式的优劣,生成沉浸式可视化作品。

3)融媒体专家点评:融媒体专家比对静态可视化和动态可视化两大类的作品,并重点分析由实验设备制造的5G时代沉浸式的数据可视化。

通过以上虚拟仿真实验,使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信息可视化的方式(包括沉浸式、交互式、传统图表式等不同类型、形式的信息可视化方式)。